每一個藝術流派的誕生,往往都是起源於想要突破過往的意識,宛如蝴蝶破繭而出一般,蛻變為別具色彩的雙翼。然而後現代藝術的出現,卻又與這樣的概念有著微妙的不同之處,它既抗拒著現代主義,卻又勇於挪用過往的藝術流行,沒有一定的風格也難以一語道盡,究竟後現代藝術的概念到底是什麼?本文將淺談後現代藝術的定義,並且藉由作品與藝術家的介紹,幫助大家領略後現代藝術的精神,現在就快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看下去吧!
後現代主義是什麼?無法用一語道盡的思想風潮
後現代主義(Postmodernism)是廣泛發生於 1950 年代以後的思潮,,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冷戰時代,人們對權威、理性與單一價值的信仰開始動搖,藝術也開始追求更自由、更多元的創作方向。同時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開枝散葉:
- 後現代主義在文學中:對於既有的秩序與主流價值、意義進行反思,追求多元的可能以及敘事上的碎裂化。
- 後現代主義在建築學中:反抗現代主義的建築中,因追求功能性而忽略其他細節的現象,喜愛利用過往的建築美學,使其與現代的建築融合,又或是拋棄人們對於建築的既定印象,採用多元奔放的設計於其中。
- 後現代主義在社會學中:現代主義固然讓人類社會進步,但是否在這些進步背後,也衍生出的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與風險。
- 後現代主義在藝術領域中:對於權威與主流信念的懷疑與批判,瓦解藝術中的壁壘(如高雅與大眾),擁抱個人的感受與各種可能性。
從後現代藝術歷史發展脈絡,瞭解後現代藝術定義
如同上一段提到的,後現代主義並非單一門派或幾句話可以輕易定義的,套用在後現代藝術也是如此,後現代藝術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範疇、統一的風格。探究其歷史發展的脈絡,可簡略地回溯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(1945 年以後)隨即而來的冷戰與越戰,在如此緊繃且紛擾的社會與全球局勢下,令人開始去反思、懷疑當今主流的觀念以及關懷個人的意識,也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後現代藝術是對於現代藝術的一種抵抗。
藝術當中的後現代主義特色
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,後現代藝術主義通常具有以下 7 項特色:
- 諷刺性
- 風格多元性:挪用與融合過去文化
- 對於事物抱持批判與存疑的精神
- 重視個人主觀的感受
- 擁抱通俗的流行文化
- 強調概念重於技法
諷刺性:不再「一本正經」地創作
後現代藝術不再追求嚴肅或崇高的形式,反而喜愛以幽默、諷刺、戲謔的方式挑戰傳統。經常可以看到作品刻意挪用古典元素、名畫、商標、漫畫,形成視覺與意義的衝突。
拒絕風格統一:沒有風格,就是它的風格
相對於現代主義講究風格上的一致性,後現代藝術強調「異質性」、「拼貼」與「不確定性」。作品可以是拼貼、攝影、裝置,也可以是商業廣告風格,重點是打破形式的邊界。
懷疑權威與中心:藝術不是菁英的專利
它挑戰藝術學院、博物館、畫廊的既有體制,質疑誰有資格定義藝術?誰能決定好壞?「人人都是藝術家」在後現代語境中變得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實踐。
重視個人主觀的感受:不再追求客觀真理
後現代藝術不再尋求一種「放諸四海皆準」的真理,反而強調每個人都有詮釋權,藝術的意義來自觀者的主觀感受。
擁抱通於與流行文化:藝術不再是「少數人的事」
漫畫角色、超市商品、電影劇照都可以成為創作題材,後現代藝術試圖消除「高雅」與「低俗」之間的區隔,讓大眾文化也成為藝術的一部分。
強調概念重於技法:創意勝過手藝
有時候,一件後現代藝術作品甚至不需要太高超的技巧,重點在於「它想說什麼」、「它激起什麼思考」。例如將一張椅子放在展場中、掛上一張照片、貼上一句文字,本身就是藝術。此外,後現代藝術家喜歡運用非傳統材料,例如:垃圾、報紙、塑膠、現成物(Readymade)的拼貼與多元材料運用,創造出帶有社會批判意味的視覺效果。
從以上的特色整理,我們可以發現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有很大的不同,以創作風格來說,現代主義為了揮別過去時代的影子,因此會偏向極簡與抽象,但後現代主義則拒絕這樣單一、統一的風格,轉而去使用甚至融合了過去的文化、技巧。
後現代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差異
比較面向 | 現代藝術 | 後現代藝術 |
---|---|---|
創作核心 | 強調形式創新與理性秩序 | 拒絕固定風格,提倡主觀與多元解讀 |
文化態度 | 拒絕過去傳統,創造「新」 | 挪用過去,諷刺與重新詮釋歷史 |
審美觀念 | 崇尚精緻與高雅 | 擁抱流行文化與庶民語彙 |
對觀眾角色 | 觀眾為被動欣賞者 | 觀眾可重新詮釋作品意義 |
3個代表性的後現代藝術家、作品簡介
在文章的最後,我們整理了 3 個具代表性的後現代藝術家與其作品,讓大家一同透過實際藝術品的欣賞,感受後現代藝術的精髓:
後現代藝術作品與藝術家1:「康寶湯罐頭」安迪沃荷
安迪沃荷(Andy Warhol)不僅是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,其作品更是蘊含了後現代主義的精神。以「康寶湯罐頭」來說,安迪沃荷選擇了相當通俗的品牌食品做為主題,且利用大量的印刷複製,打破了人們對於藝術既定的高貴印象。
後現代藝術作品與藝術家2:「噴泉」杜象
而提及後現代藝術,就不能不認識杜象(Duchamp)的「噴泉」,杜象為了挑戰藝術品的定義,直接使用現成的小便斗簽上假名後,聲稱其為藝術作品。這不僅是對於既定客觀事實的批判與反思,更顯現出了後現代主義中對於個人主觀感受的體現,同時也充滿了諷刺的意味。
後現代藝術作品與藝術家3:「一把和三把椅子」喬瑟夫考森
另一件後現代藝術作品為喬瑟夫考森(Joseph Kosuth)的「一把和三把椅子」,整件作品由一張椅子的照片、一張實體的椅子、一頁辭典上對於椅子定義的解釋。直觀上來看,整件作品中只有實體的一把椅子,但若是這樣思考的話,代表照片中的椅子就不是椅子了嗎?辭典中描述的就不是椅子了嗎?看似簡單荒誕的藝術作品,卻對觀賞者與現世的客觀認知,拋出了值得深思的疑問。
後現代藝術代表性作品特色整理
藝術家 | 代表作品 | 後現代特色 |
---|---|---|
安迪·沃荷 | 康寶濃湯罐 | 商業文化、重複性、批判 |
馬塞爾·杜象 | 噴泉 | 概念藝術、挑戰定義 |
喬瑟夫·柯蘇斯 | 一把與三把椅子 | 語言與實物、觀念至上 |
如何理解後現代藝術?3步驟觀賞指南
為什麼我們應該了解後現代藝術?
後現代藝術不只是美術館裡的一幅畫或雕塑,它其實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、流行文化甚至是設計思維。不論藝術愛好者、設計工作者,還是藝術投資人士,了解後現代藝術都能幫助你更深刻地解讀這個多元又矛盾的世界。
Step1:拋開「這是什麼意思」的焦慮
後現代藝術很多時候沒有標準答案,也不是非要你看懂才能欣賞。
可以從它的材料、形式、呈現方式開始觀察,感受它要對世界說什麼。
Step2:觀察創作者的意圖與背景
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與藝術家想傳達的概念,有助於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深意。
Step3:發展你自己的觀點
最終,每個觀者都能成為意義的建構者。你覺得它代表什麼,它就有了那樣的意義。
FAQ 常見問題整理
後現代藝術與現代藝術最大的差異是什麼?
現代藝術強調創新與理性秩序,而後現代藝術則強調多元性、諷刺性與對傳統觀念的挑戰。
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後現代藝術「不像藝術」?
因為它打破了大眾對藝術應有形式與風格的期待,但這正是後現代藝術的精髓:不被定義、不被設限。
「Miss Art」和你一起發掘後現代藝術的迷人之處
透過以上的介紹,不曉得大家是否都對於後現代藝術有了更初步的認識了呢?其實就如同後現代藝術的特色之一「個人主義」,每個人對於不同的藝術流派與主義,都有各自的喜好與詮釋方式,若你還希望繼續瞭解後現代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, Miss Art 歡迎你!為了讓喜愛藝術的同好們都擁有更加便利的資訊獲取管道,Miss Art 彙整了各式各樣的藝術資訊,無論是現代藝術、當代藝術、甚至是藝術品買賣的教學,Miss Art 都應有盡有,歡迎加入 Miss Art 的 LINE@,藝術入門就是如此的輕鬆簡單!
延伸閱讀:
- 手感木雕掀起療癒炫風!帶你走進中村萌 Moe Nakamura 的綺麗世界
- 想了解現代藝術?認識現代藝術|從5大著名的藝術流派,拉近你與現代藝術之間的距離